唐卡艺术的流派众多,这些流派在艺术表现上各有特色,
1、 钦则画派
钦则派十七世纪的唐卡作品与勉拉顿珠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位绘画大师钦则钦莫,他和勉拉曾师事同一位画师,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差不多,当时正是多种外来画风薰染下正要冒出本土画风的时期。他和勉拉一样都技法高超,而且也开始开创自己的风格。和勉拉相比,他的布局和用色都较保守,但色彩浓郁,富有浓浓的宗教感,特别是忿怒相特别威猛有力,而勉派的善相比较优美,构图比较有层次。继承钦则画风的画家称为钦则画派,此派在17世纪时盛极一时,18世纪中叶以后没落,但其忿怒相的画法被后来的大多数画派所吸收,流传至今。
2、勉(曼)塘派
勉塘派是藏区最早的一个画派,创始人是十四世纪的曼拉东珠,该派的特点是愤怒像怒中含笑,体态轻盈,衣着华丽,上色淡雅,神态逼真,身体各部位的尺度适中等。17世纪中叶,后藏的秋英嘉措将旧勉塘派进行改革,创立新勉塘派(简称勉萨)。此画派将旧勉塘派的背景加入少许透视概念,色彩调得更加清亮,并且运用更多的描金线法,使画面看起来更华丽、活泼。此派原本只流行于后藏地区,后来普及到整个藏区,成为18-19世纪藏中及后藏地区的新主流,该区格鲁派的大寺庙目前都保存大量此派的作品。
3、噶玛噶孜(智)画派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藏东和康区兴起称为噶玛噶孜的新画派,此画派由于早期的画师与噶举派的寺庙往来较密切,所以经常被误认为噶玛噶孜画派(噶举是四大教派中的白教)。此画派的创建者一般公推是活跃于16-17世纪间的南喀札西,此画派在旧勉派的基础上,更强调汉式风格中的留白与淡雅,画风流露一种非常有魅力的文人气质,受到当时较重视文学艺术的活佛们的喜爱,于是形成时尚,成为17-18世纪间的新主流。该画派在18世纪以后发展出许多新支派,18世纪以前的风格被称为古典噶玛嘎孜画派。
4、司徒画派
位于康区德格县的八邦寺寺庙创建者司徒班钦·却吉迥乃(1699-1774)是噶玛噶举派三大转世活佛中的一位重要活佛(其他2位是噶玛巴和夏玛巴),他是当时最有学问的活佛之一,本身也是一位大画家,他的转世系统即当今的泰锡度仁波切(泰锡度即大司徒的谐音)。他的技法承袭自噶玛噶智画派,但他的画风比起之前的噶玛噶智作品更加淡雅,人物花鸟更加细致,并且非常重视主尊头光与背光的透明感。
5、噶雪画派
18世纪中叶有几位出自昌都噶雪(gahe)地区的优秀画家,如却札西和噶玛札西等,他们和八邦寺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画风可以说是在勉派的上色法上,加入司徒画派的构图与气质。此画派一直流行于川、藏边界地区至今。
6、觉囊画派
通常画派和教派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觉囊派是个特殊案例。觉囊派原本是个大教派,但因主张“他空见”而为达赖五世所排斥。17世纪的佛学大师多罗那他乃觉囊派的住持,他为后藏的主寺画了许多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独树一格,后来多罗那他被达赖派遣到外蒙古传法,其转世札那巴匝改信格鲁派,觉囊派在后藏的地位跟着式微,其画风在藏区也跟着式微。青海、四川边区至今仍然保存了几个觉囊派小寺庙,此地区的唐卡作品至今仍保存了该派的独特风格。觉囊画风用色比较善用大色块,线条较粗旷,具有浓烈的宗教感染力。
7、噶尔热画派
噶尔热是南木卡扎西活佛把藏画的度量和汉族画(国画)的上色、景物布局结合起来的一种画派。其特点是画面大,容量多,人物面部清秀,笑容藏而不露。
8、杰居毕画派
杰居毕画派是由噶玛曲央多杰在藏画基基础上吸收了克什米尔画风而创立的一门画派。
9、旦鲁派
学者智嘉和曼唐•察卡等人的画风称旦鲁派,该派著有《神像度量如意宝珠》等美术典籍。
10、代热派
代热派是噶尔热派和勉塘派画风相融合的一个画派,其主要特点是注重人物的造型、人物的神态和人物的内涵。该派较著名的画师有旦增诺尔卜、荣巴•索南杰保、智拉普日吾才让、唐拉才旺等。
11、曼鲁派
曼鲁派是勉塘派和曼萨尔画派的总称。
12、曼萨尔派
曼萨尔派的创始人是藏巴•曲洋嘉措,该派与曼娘派的画风相近,特点是线条粗犷,面相威猛,上色较重,身量略高,画工精细等。
13、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艺术风格传入西藏大约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为妃,公主进藏时随同她一起前往的有很多杰出的尼泊尔艺术家。这些人进藏以后,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了西藏艺术,形成了藏族艺术中的“ 尼泊尔流派”。希岗巴活佛的画风以及保持这种画风的画派称为希岗巴派。
14、阿底峡派
阿底峡派由印度入藏弘法时,对充满浪漫气息的藏东地区不满意,便请尼泊尔画师入藏传授绘画。于是便开始了尼泊尔派与阿底峡派的融合,这种绘画手做法被认为是新派,其特点是画工精细。
唐卡艺术并非由单一创始人创立,而是历代艺术家和僧侣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共同创造的艺术成果。这些艺术家们将宗教信仰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唐卡艺术。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宗教情感,将佛教故事和哲学思想融入到每一幅唐卡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形式。
唐卡艺术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尤其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区有着深厚的根基。此外,在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区,唐卡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这些地区的唐卡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融入了各自地域的文化特色,使得唐卡艺术更加多元化。
不同流派的唐卡在风格、色彩、图案等方面各有特点。卫藏派唐卡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常以金色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康区派唐卡则以线条流畅、色彩淡雅著称,其作品往往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藏东派唐卡注重人物神态的细腻刻画,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人物的内在情感。勉唐派唐卡则以精细的工艺和深邃的宗教内涵闻名,其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佛教哲理。
唐卡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和传说故事。例如,描绘《格萨尔王传》的唐卡,不仅展现了史诗般的战争场面,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格萨尔王的英勇事迹和藏族人民的英雄崇拜。《度母救世》系列唐卡则讲述了度母女神如何救助众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故事,唐卡不仅成为了艺术的载体,也成为了传承藏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媒介。